https://m.voc.com.cn/xhn/news/202508/30209822.html
转载
他乡炼剑·故土砺锋——“归雁经济”的衡阳样本
新湖南客户端 2025-08-14 09:45:11
在衡阳高新区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这片创新沃土上,“归雁经济”正绽放出夺目光彩。拓创聚合、睿思鸣、三元长郡三家企业不约而同选择在此扎根,其创始人雷冠军、彭鹏飞、贺丹的创业轨迹惊人相似——从沿海技术骨干到项目核心,再到创业先锋,最终都带着技术积累回归故里。
在这里,他们攻克电池安全“卡脖子”难题,重塑百年农批市场基因,开创AI教育新范式,三家企业虽同在创新中心里,却各自在不同赛道诠释着“科技报乡”的深刻内涵。这里,犹如一个创新反应堆,正将“北上广深”的前沿技术,通过这群“归雁”创业者转化为推动地方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。
拓创聚合——
新材料赛道跑出新能源“黑马” 电池隔膜技术破解行业痛点
在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背后,电池安全始终是悬在行业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一家来自衡阳的科技企业——拓创聚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,凭借其自主研发的聚脲功能材料,正为动力电池构建从电芯到电池包的全方位安全防线。
拓创聚合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材料实验
在衡阳高新区创新中心的拓创聚合实验室里,企业负责人雷冠军向记者演示着一项关键测试:用钢针刺穿涂覆了聚脲材料的电池隔膜后,破损处并未瞬间冒烟起火。“这就像给电池装上‘智能创可贴’,材料中的杂环结构能在损伤处快速重组。”他解释,自修复聚脲复合凝胶实现物理—化学协同吸附功能隔膜技术,在受到针刺等物理损伤时,能够发生可逆的断裂与重组,实现自主修复功能,同时该项目还可与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兼容,无需重大设备改造,大幅降低产业化门槛。
2020年,曾在沿海某材料龙头企业担任技术总监的雷冠军,带着20余项专利回到家乡衡阳,创立湖南拓创聚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。这位80后笑称自己是“技术宅创业”,但公司成立不久,其研发的多项功能新材料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车、新能源设备防护、新能源电池,石油化工输送管道、船舶、电子胶粘剂等领域,其中不乏中交等“中”字头龙头企业。
技术出身的雷冠军习惯用数据说话。他翻开研发日志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百次测试:在聚脲材料耐电解液侵蚀测试中,80℃电解液中浸泡 2 小时后,质量变化率<2%,强度保持率>95%;在密封性测试中,对铝合金、塑料等基材附着力达 5MPa 以上;灌封胶的固化时间则从传统产品的2小时压缩至20分钟,适配新能源车电池包自动化产线需求……
“真正的创新不是参数竞赛,而是解决实际场景的痛点。”雷冠军介绍,聚脲材料构建了从电芯到电池包的多级安全防线。在电芯层面,自修复隔膜可主动抑制晶体生长和金属离子溶出;在模组层面,聚脲导热结构胶实现热力一体化管理;在电池包层面,生物基聚脲灌封胶提供可靠密封保障。
在新能源革命的宏大叙事中,像拓创聚合这样的“技术毛细血管”正悄然改变产业生态。正如雷冠军在采访时所言:“新材料企业的价值,就是让每个电池包都能安全抵达星辰大海。”
期间,雷冠军的谈话中高频出现“分子结构设计”“复合工艺优化”等专业术语,这种技术偏执或许正是“隐形冠军”企业的特质——在衡阳这座中部城市,这位材料“极客”正用实验室里的分子重组,改写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格局。
【记者手记】
乡土情怀与技术信仰同频共舞
在采访拓创聚合、睿思鸣和三元长郡的过程中,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参数,而是归乡创业者们那种将个人理想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的坚定信念。
三位“归雁”不约而同地表示,家乡的产业需求与自身技术专长的精准契合,促使他们做出返乡决定。这种精准的契合,让他们的返乡选择既充满情怀又极具现实意义。而“他乡炼剑,故土砺锋”的创业路径,不仅成就了他们的个人事业,也正在形成一种可复制的“衡阳模式”:技术精英带着他乡积累的经验回归,将前沿科技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,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家乡发展。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“人才外流-产业落后”的恶性循环,更开创了“人才回归-产业升级”的良性互动。
“归雁经济”在衡阳高新区激发澎湃动能
更可贵的是,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技术,还有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。拓创聚合与“中字头”企业的深度合作,打破了地域限制;睿思鸣采用“北京研发+衡阳落地”的协同机制,让高端人才不必离乡也能参与大型项目;三元长郡的普惠教育尝试,则让科技创新的红利真正惠及普通家庭。这些实践,都在证明一个事实:返乡创业不是“退而求其次”,而是“进而在乡土”。
我们也看到了新时代乡土情怀的最好诠释——它不再是简单的思乡之情,是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紧密结合的自觉担当;技术信仰也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崇拜,而是用创新改变生活的温暖实践。当这两者同频共振时,迸发出的能量正改变着一座城市的创新基因。
或许,这就是“归雁经济”最动人的地方:它让每个怀揣梦想的游子知道,回家不仅是一种情感归宿,更可以是一次充满可能的创新征程。在这片土地上,科技与乡土正在谱写一首动人的协奏曲,而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上的“繁星点点”,就是这首乐曲最精彩的“音符”。(文/图 吴帅 通讯员 廖承雄 实习生 滕晨茜)
责编:王皆清
一审:王皆清
二审:陈鸿飞
三审:徐德荣
来源:衡阳日报